促织诗词( 三 )


【促织诗词】

如上所述,意境已不是简单的意象,更不是客观物象(“素材”),用朱光潜的话来说,它已是由“典型情节”“烘托出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了 。
朱光潜对《忆江南》其一的意境做了这样的描述:身居“春来迟”的北方诗人,回想此时的江南,“太阳照着江边的花像火”,“是一个明亮的温暖的大晴天的气氛”,“似乎使身上都暖和起来了”,“从这一片红花、一江春水感到生命在流动,在欣欣向荣”,联想起“江南春天的繁华灿烂”,洋溢着“青春蓬勃活跃的愉快”,表现了诗人回忆往昔在江南美好的日子的欣喜 。
这一描述充分体现了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的艺术境界这一本质特点 。
鉴赏诗歌的形象,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诗歌意境 。
要感受和进入一首诗的意境,首先得读懂这首诗 。
从读懂到入境,笔者认为有四个步骤的活动;这就是诵读吟咏,“知人论世”,披文释句和入境涵泳 。
知人论世就是解题,就是了解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和创作的意图等 。
披文释句就是通过解释诗句打开鉴赏诗歌艺术形象之门 。
诗是用最凝练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 。
语言的理解、揣摩和品味是进入诗境的不二法门 。
释句,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特别要理解富有表现力的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 。
释句,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 。
诗歌的含蓄形象是和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移用、双关和用典等修辞手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体会诗句中的本体义、指代义、双关义、语境义等 。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落花时节”四字既点明时令,又暗喻李龟年和自己两人的遭遇,还暗喻唐王朝的局势,蕴藉含蓄,大可玩味 。
如果不了解这些语境,不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不知人论世,不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是达不到这种境地的 。
古诗中的意象,有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
如梅,在传统的古诗中即是“孤独”“寂寞”...
根据诗句写意思,根据意思写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