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1、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的,他在《难(nàn)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其中 , 望,是通过人体形、色、神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观察体内的变化 。闻 , 即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 。问 , 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症状以及对话,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分析病情 。切 , 即切脉 , 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 , 从深浅、快慢、强弱的变化来分析身体的变化 。
古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医治患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文章插图
2、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扁鹊 。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 , 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被普遍使用 。
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望闻问切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词语解释:
【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 , 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 , 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 , 问其所欲五味 , 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 , 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 , 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文章插图
3、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 望闻问切是哪个人提出来的1、望闻问切是扁鹊提出来的 。望闻问切来源于扁鹊《难经》中的第六十一难,后来被中医总结为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之一 。
2、望诊是用肉眼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以及排泄物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通过听患者声音的强弱、高低和嗅气味两个方面来分辨病情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患病的时间长短、以往病史、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相关情况来判断疾病 。切诊是检查患者的脉搏,通过脉象的变化来了解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