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标志性物品,代表清明节的标志性物体(11)


上欣赏 。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 , 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 。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 。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 , 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
四 。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 , 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 。”,“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pre>
“春分后十五日,都指定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月五日清明节 。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 , 历二千年而不衰,部分地区家门上要插柳枝 。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祭祖扫墓、立碑垒坟、坟头压钱纸,或在墓地进餐,或返回祭牌位后在家进餐 。
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 。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 , 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 , 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
踏青是陪衬清明的副节目,扫墓之余,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游乐一番,顺手折支柳枝戴在头上,等到入暮回家 。
一般清明节扫墓时挂的物品是:白纸或彩条,有的地方挂红纸、柳条?????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 , 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 , 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