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怀的诗词( 二 )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 , 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 , 感情真挚动人 , 既没有优美的画面 , 又没有华丽的词藻 , 语句平淡近乎口语 , 对偶不工极其自然 , 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 , 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 , 云山兑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近 , 御苑站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 , 空令岁月易磋跎 。
——把霜拟人化 , 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 , 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
催 , 生动有感 , 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 , 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
次句意境开阔 , 孤——衬心境 , 即景生情 , 情蕴景中 , 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 , 冰清玉洁的形象 。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送别》 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 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向 , 白云天尽时 。
——送友人归隐 ,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 , 细读来却词浅情深 , 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 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 , 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 , 匠心独运 , 与他诗不同 。
把道别作暗场 , 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 , 怅惘之情 , 离愁 , 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 , 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 , 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 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 , 往往味外有味 , 令人神远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友人奉命去安西 , 在渭城送别 , 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 写景色调清新 , 明朗 ,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 , 却不黯然销魂 , 相反 , 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 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
有关兄弟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兄弟如手足 , 妻子如衣服 , 手足断 , 安可续 , 衣服破 , 尚可补!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骨肉天亲 , 同枝连起 融四岁 , 能让梨 谁无兄弟 , 如足如手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臣窃哀其志 , 不胜手足之情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1、度尽劫波兄弟在 , 相逢一笑泯恩仇 。
(鲁迅) 2、二人同心 , 其利断金;同心之言 , 其臭如兰 。
(《周易·系辞上》) 3、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曹植《七步诗》) 4、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怀念弟苏辙) 5、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 ,  长大一相逢 。
问姓惊初见 ,  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 ,  语罢暮天钟 。
明日巴陵道 ,  秋山又几重 。
6、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