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三 )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
《野望》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皋是水边地 。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怀》[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
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 。
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
[题解]: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
这是一首抒情诗 。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
“襄水”,亦即“襄河” 。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 。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