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的特点 古诗词( 二 )


4、消渴,骨节烦热 。
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
5、血淋涩痛 。
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 。
一天服两次 。
6、肿毒初发 。
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
7、心痹痛 。
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 。
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
多年生草本植物 。
叶子 。
很大,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 。
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 。
茎高达3~4米,不分枝,丛生 。
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40厘米,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 。
入夏,叶丛中抽出淡黄色的大型花 。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 。
芭蕉属芭蕉科多年生草本 。
分布我国山东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栽培于庭院、村舍附近作为观赏 。
清代李渔认为:“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一、二月即可成荫 。
”叶青绿色,有光泽,长可达2~3米,宽25~40厘米,中脉粗壮,侧脉细弱平行,叶柄粗壮 。
穗状花序顶生,直立或下垂,佛焰苞片红褐色,每苞片内有多数小花,单性,上为雄花,下为雌花,浆果三棱形,肉质,种子黑色多数 。
《本草衍义》记述:“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茎止一花,花心向上生,常如莲样,自中夏开,直至中秋后方尽 。
”《广群芳谱》亦有“花苞中积水,如蜜,名甘露,侵晨取食甚甘香,止渴延龄”的记载 。
芭蕉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
...
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基本特点 有这些: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
”①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 。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
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 。
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 。
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