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米芾 诗词赏析( 七 )


2、《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 通过今昔对比 , 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 , 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 , 语言明白晓畅 , 用典自然 , 不着痕迹 , 不加雕饰 , 如叹如诉 ,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3、作品原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 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 , 鬓先秋 , 泪空流 。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 。
白话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 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 , 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
胡人还未消灭 , 鬓边已呈秋霜 ,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
这一生谁能预料 , 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 , 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找一些题诗词赏析,是陆游的,我想要的是练习题目,找对...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 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 , 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 , 鬓先秋 , 泪空流 。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 。
有人说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 , 请结合词句赏析 。
答: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 声调高亢 , “梦断”一转 , 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 , 慷慨化为悲凉 , 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跌入更深沉的浩叹 , 悲凉化为沉郁 。
“胡未灭 , 鬓先秋 , 泪空流” 。
这三句步步紧逼 , 声调短促 , 说尽平生不得志 。
放眼西北 , 神州陆沉 , 残虏未扫;回首人生 , 流年暗度 , 两鬓已苍;沉思往事 , 雄心虽在 , 壮志难酬 。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 , 流露出沉痛的感情 , 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 , 功业尚未成 , 岁月已无多 , 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
“一事无成霜鬓侵” , 一股悲凉渗透心头 , 人生老大矣!然而 , 即使天假数年 , 双鬓再青 , 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 , 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 , 厩马肥死弓断弦” , “云外华山千仞 , 依旧无人问” 。
所以说 , 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 , 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 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 。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 , 反省现实 。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 , “沧洲”指闲居之地 , “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
词人没料到 , 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 , 他的心神驰于疆场 , 他的身却僵卧孤村 , 他看到了“铁马冰河” , 但这只是在梦中 , 他的心灵高高扬起 , 飞到“天山” , 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  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两句作结 , 先扬后抑 , 形成一个大转折 , 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 , 却被折断羽翮 , 落到地上 , 在痛苦中呻吟 。
陆游这首词 , 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 , 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 , 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 所以 , 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 , 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 , 更为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