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把什么比喻什么意思( 四 )


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 。
《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
该用什么成语或诗词来形容词 目 登峰造极 使用频率 常用发 音 dēnɡ fēnɡ zào jí释 义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
出 处 明·顾炎武《与人书》二七:“君文之病,在于有韩、欧 。
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 。
”示 例 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 。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近义词 叹为观止、空前绝后、超群绝伦、无与伦比反义词 屡见不鲜、平淡无奇歇后语 癞蛤蟆跳上金銮殿英 文 reach the peak of perfection灯谜面 攀世界之巅;到达玉皇顶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
《墨梅》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什么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这是一首题画诗 。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