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评论( 二 )


《水调歌头 中秋》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 。
《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
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品 。
古诗词的评析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
关于银河,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
“伫倚危楼风细细”,《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 。
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这样美好的人儿,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quot,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
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
可是,相去复几许 。
下片抒送春之意,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
纵被无情弃 。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
玉楼春 欧阳修此词描写了宋时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
上片写舞女列队过街的情况 。
首先从描写舞女们的装束打扮入手,再写舞女们的神态举止 。
下片写小女们的舞技,但是不从正面写起而是从侧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观众争相问讯舞女们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们舞技实在精妙,所以词人观赏回来以后在梦中仿佛仍见她们婆娑起舞 。
此词精妙之处在于侧面烘托和用梦幻来衬托真实,反映真实,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
乌夜啼 李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