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评论( 三 )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
相见欢 李煜李煜的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郁,思路凄惋 。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 。
语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炼准确;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
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见作者匠心独具 。
此句则写出愁之味:此种无言之悲,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
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
长相思 白居易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
您如何评价中国古典诗词?它在形式、美学和表现力上和现代诗相比有...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简而言之,中国古诗词在写作之前,已经有一个预先规定好的形式,比如词牌、格律,再信马由缰的想象都必须装进这个格律,所以古典诗张力巨大 。
现代诗在形式上是非常自由的,要写出好的格律诗,必须有更大的气场和宇宙观、更个人化的感悟 。
请问李白的词在诗词历史上评价如何?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