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百度文库( 二 )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 , 但透过竹影和梅香 , 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
在后两句中 , 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 。
可怜者 , 可爱也 。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 , 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 , 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 , 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 , 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 , 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 , 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
7、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 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 , 春山一路鸟空啼 。
鉴赏: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 , 然二字亦分主客 , 情为主 , 景是客 。
说景即是说情 , 非借物遣怀 , 即将人喻物 。
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 , 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 。
”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
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 , 但句句写景 , 句句含情 , 却是比较突出的 。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 ,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 , 都是一些宜人之景 , 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 , 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 , 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 , 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 乱后还乡亦可哀 。
风雨梨花寒食过 , 几家坟上子孙来? 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 。
清明时分 , 春雨飞飞 , 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 , 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 , 那是非常的零乱 , 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 , 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
9、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 , 上尽重城更上楼 。
欲问孤鸿向何处 , ...
高中课外古诗及赏析展开全部 例一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通篇运用比喻、拟人 , 叙议结合 。
道出了知识更新的道理 。
例二 近试呈张水部①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② , 待晓堂前拜舅姑③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注] ①张水部:张籍 , 唐诗人 , 时任水部员外郎 。
朱庆余 , 当时越州举子 。
②停红烛:停 , 安置 。
停红烛 , 让红烛点着 , 通夜不灭 。
舅姑:旧时妇女称公婆为“舅姑” 。
例三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①心 , 自觉明艳更沉吟 。
齐纨未足时人贵 , 一曲菱歌敌万金 。
[注] ①镜湖 , 越州的名胜 。
朱诗的意思是 , 问张籍 , 自己作为一名应试的举子 , 文章能不能合主考的意 。
张在答诗中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能 。
以上三首诗 , 特别要注意看题目 。
如果忽视了题目 , 就会误解诗意 。
古人写诗 , 注意炼字炼句 , 常有许多精妙之处 。
鉴赏评价时 , 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 , 领会这些精妙处 。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以“噪”衬“静” , 以“鸣”衬“幽” , 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 , 更为鲜明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 , 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 给人以美好享受 。
“微风燕子斜” , 一“斜”字 , 化动为静 , 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
...
中考必背73篇古诗文言文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 , 武陵人 , 捕鱼为业 ,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