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可启示人的作文( 四 )


同学里面,有许多人因为家境贫困,父母过早让他们回家务农了 。
我的父亲勒紧裤腰带也让我去读书,能读到哪一步就支持我读到哪一步,所以才读到有考大学的机会 。
中国农村教育普及,应该当作开发人才很重要的方法 。
当时我在广东农村小学,除了学校功课之外,能够接触到的书籍,就是一本《千家诗》和一本《古文观止》,还有乡村木偶戏,比如《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 。
我父亲读过两年私塾,因为要种地,他两年私塾读得断断续续,不如人家两个月时间,但是《千家诗》、《论语》、《孟子》这些他当时都会背,而且是古腔古调地吟哦,使我受到最初的诗词音律和经典文化的启蒙 。
农村读书条件差,诱惑也少,不像现在有些青少年那样迷恋电子游戏,因而注意力比较集中 。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能充分发挥有限的学习条件给我们提供的可能性,自小就形成浓郁的读书趣味,经过锲而不舍、日积月累,是可以发展成专门的知识系统的 。
譬如《千家诗》,上图下文的版式很能吸引阅读兴趣,第一首程颢的《春日偶成》,什么“云淡风轻近午天,随花傍柳过前川”;还有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以及苏东坡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等等 。
这样的诗把它背下来,就知道了过去诗歌的音律声情之美 。
小时候读《千家诗》是音调把我领入门的,这一点可能会发展成为以后诗歌研究的新视角 。
读《古文观止》没有读《千家诗》那么轻松,轻松可以刺激兴趣,沉闷可以磨炼毅力 。
对于读书而言,毅力和兴趣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
有毅力就能深入到文章的妙境当中,也能激发出更深沉耐久的兴趣 。
比如读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讨武瞾檄》,就可以从它蕴含的历史典故中找到兴趣 。
据说武则天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只是笑笑;但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说的是高宗皇帝尸骨未寒,但是中宗——武则天的儿子,六尺之孤现在在哪里呢?给武则天夺了他的权了 。
读到这个地方,就触动了武则天敏感的神经,她就很不高兴,说我们的丞相为什么不发现和收罗这样的人才?古诗文往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掌故的世界,据说一些老先生学问好,就因为他懂很多与诗文相关的轶闻传说、故实原委 。
过去文学史不怎么写掌故,我主张写,这可以增加文学史的史料厚度和阅读趣味 。
当然,有些掌故考证起来可能有问题,但你对它的虚构成分心中有数,反而可以扩展阐释的空间 。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这件事,有人却要杜撰这件事,这本身可能就是个精神史的问题 。
比如贺知章金龟换酒跟李白同喝,这个掌故见于唐人写的《本事诗》,根据是李白写的《对酒忆贺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
”现在看贺知章诗的成就还不如李白,他用金龟换酒跟李白一起喝,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李白为什么如此感激涕零呢?实际上我们如果还原到这个掌故当时发生的情形,就颇有意味了 。
贺知章是70多岁的秘书监,比李大40岁,部长级干部 。
李白一个文学青年30多岁写了几首诗,第一次到长安,在小旅馆里住,一个70多岁部长级干部,三品官员,到旅馆去看他,而且解下自己的金龟(唐朝是三品以上官员佩带金龟,四品银龟,五品铜龟),就像将军把自己的徽章拿下,做抵押去换酒陪你喝,称赞李白是天上被贬谪到人...
围绕″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作文400字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喜欢读闲书,我空闲时却很少读书,只顾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爸爸叫我看书,我却不听,继续玩自己的,所以我的作文不好 。
季羡林爷爷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多看书 。
我就慢慢学着读书,可为什么不起作用呢?季羡林爷爷又说,光读书也没用,主要是摘录书中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
我学着季羡林爷爷的方法,继续去试着做,果然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 。
我终于明白了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要阅读许多古今中外的书,并且还要在阅读中记录优美的好词、好句、好段 。
再在写作文时把优美的词、句段应用到文中,这样就能把作文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