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诗词鉴赏

利州南渡诗词鉴赏

温庭筠的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解]①澹然:水波动貌.②翠微:指青翠的山气.③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④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⑤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韵译]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乃声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评析]?诗写日暮渡口的景色,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诗的起句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层次清晰,色彩明朗.
利州南渡中的颔联运用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

颔联运用表现手法:动静结合,白描铺述 。
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 。
利州南渡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
李清照南渡后诗词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