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诗词的短信( 三 )


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误还有让马谡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关羽守荆州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 。
在识人方面,刘备明显比孔明...
历代诗词评论作品有哪些毛苌《毛诗大序》,中国第一篇诗词评论:钟嵘《诗品》,陈子昂《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王昌龄《诗格》,杜甫《戏为六绝句》,白居易《与元九书》,皎然《诗式》,王若虚《滹南诗话》,司空图《诗品》、《与李生论诗书》,欧阳修《六一词话》,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李清照《词论》,严羽《沧浪词话》,方回《心境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李梦阳《诗集自序》,王延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李贽《童心说》,王灼《碧鸡漫志》,陈延灼《白雨斋词话》,姜燮《白石道人诗说》,万树《词律》,谢榛《四溟诗话》,张炎《词源》,王夫之《姜斋诗话》,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两封书信)、,叶燮《原诗》,唐珪章《词话丛编》,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王国维《人间词话》 。
另,中国文学评论不像西方文学评论都是专著 。
中国古代文论大多散见与书信、序跋以及一些铭、誺当中,而且上面我所举的并非全是评论,有的是谈创作经验(像《诗品》),有的是谈渊源流变(像《文章流别传》),更有的是词曲整理(如万树《词律》) 。
评价一下诗词的意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
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 。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题目 。
题目往往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
注意作者 。
高考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创作风格的作品 。
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
注意注释 。
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相关词句暗示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
注意题材 。
送别诗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
咏史诗、怀古诗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壮丽的边塞风光,或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对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对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注意意象 。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
注意细节 。
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
注意“情语” 。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
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
这个资料是以前学习的时候找到,希望有所帮助 。









您以古诗词评论为擅长,请问您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感悟有什么建议...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
关于银河,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
“伫倚危楼风细细”,《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 。
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这样美好的人儿,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quot,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