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比喻( 四 )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
吟:歌吟 。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
”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什么是古诗词中的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这是朱熹对“比”的解释 。
作为古典诗词创作中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不仅限于比喻、比拟,还包括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兴是以别一事物为发端,引出要描写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兴作为发端,一般用在开头,所以又称为起兴 。
兴与所引出的所咏之词,一是有联系,一是没联系 。
有联系的又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情”,即比照当时所见的景物而起兴;一是“托物兴词”,即借不是不是当时所见的景物而起兴 。
在实际应用中,比、兴经常结合运用,或比中有兴,或比又兼兴,或比兴连用,被称为比兴,或托兴、兴寄等 。
向力古诗词中形容雪的好比喻”向力“应是指动态的雪,而非普通拟物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春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对雪》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
《上林春令》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
元·华幼武《春雪》
诗词鉴赏中比喻与借代的区别 先说比喻吧,风雅颂,赋比兴中的比就是比喻 。
比喻是指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
(这两个事物本质完全不一样,但某些特性有相似点,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语言简洁 。
(二者是相关事物,且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故此,这二者不一样!祝君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