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头上戴着的叫什么名字,中国皇帝带的冠叫什么

1、中国皇帝带的冠叫什么1、皇帝带的冠叫冕冠 。
2、简介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 。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 。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并使用二十四旒 。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
3、形制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 , 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 , 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 , 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 , 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 。
皇帝的帽子称为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 , 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 , 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 , 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 , 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 , 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
冕旒 , 帝王头上的流苏 。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 , 叫“延” 。延通常是前圆后方 , 用以象征天圆地方 。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 。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 , 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
加冕时的叫加冕皇冠,平时戴的叫帝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