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诗词

喜诗词

描写心情好高兴的诗词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
——苏轼 (一说秦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卜算子(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绝句 僧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表达高兴的诗词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展开全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谁知道的有关“喜”的古典诗词文赋,能说100条吗?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二、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
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
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 。
当然,艺术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