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泥塑人物诗词( 二 )


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 。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板刻和套色漏印 。
如今的版画,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地位 。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文化、新闻出版、各级学校、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版画创作、教学、研究及美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室内外设计、质材艺术、技法理论、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综合版、版画创作等 。
就业方向:在美术创作部门从事版画、宣传画创作工作,或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各级艺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活在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等 3.壁画: 专业背景:壁画是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保等都存了许多着名的壁画作品 。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
形容动漫人物漂亮的成语展开全部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释义]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 。
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
[语出] 清·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
”[正音] 栩;不能读作“yǔ” 。
[辨形] 生;不能写作“升” 。
[近义] 呼之欲出 活灵活现[反义] 奄奄一息 半死不活 死气沉沉[用法] 用作褒义 。
多用来形容雕塑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结构] 偏正式 。
[例句] 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农民形象被塑造得~ 。
...
泥塑要用哪些道具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
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 。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 。
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 。
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
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 。
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 。
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 。
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
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 。
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 。
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 。
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
制作工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 。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
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 。
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
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