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诗词的特点( 二 )


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 。
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 。
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 。
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 。
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 。
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 。
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
”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
铺陈排比,气...
从鹊桥仙看秦观词的艺术特色,800字以上的赏析文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宋 秦观两个对句点出了织女去会牛郎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这种描写不仅写出了秋天七夕的澄净明远,点明节令,为织女相会构出大自然的广阔背景,而且烘托出相会时的特定氛围,特定情境.传说中,天上的绮丽变幻的云彩,是出自织女勤劳灵巧之手而成.“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一个“弄”字,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为女主人的一年一度的相会,感到高兴.“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银汉迢迢暗渡”描绘了织女渡过迢迢银河要与朝思暮想的丈夫聚会了.“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夜晚渡河;二是描绘相会无声无息,人间难以察觉.民间有一说法,说人们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静思,才会聆听到七夕相会的悄悄话.一年一度,暗渡迢迢银河,迢迢的不仅是银河的宽阔无边,而且暗指别离一年的相思,如银河水之绵绵无边.到此诗人笔锋一转,没有顺势描写相会的具体情景,而是不落俗套地来一句议论,议论中含有深沉的抒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贵.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聚会的宝贵难得.那是熬过一年365日才赢得的一夕短暂小聚,但就是这短暂的聚首,恰恰比人世无数凡夫俗子的庸俗爱情伟大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爱情的弥足珍贵.“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现了相逢时的情景.满腔的相思化为相逢的儿女柔情,像迢迢的银汉水绵邈深长.水虽然阻隔了两人使各居一方,只能遥相对望,但情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永无断绝歇息时.“佳期如梦”,牛郎织女沉浸于相会的美妙时光里,幸福的突然来临让他们如在梦中,何况他们在日日的翘首遥望中,不都常在夜夜的梦中重温上次相逢和想像下次相逢的快乐吗?如今,身在何处,相逢是梦中的虚幻,还是现实中的真实?这也从侧面映衬出牛郎织女的不渝情感和深切怀念.“水”“梦”,既实又虚,给七夕会蒙上旖旎神秘的色彩,让读者为之遐思神往.“忍顾鹊桥归路”,天近拂晓,分手的时候又快来临.“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一“忍”字蕴含内心多少细腻、矛盾的情感:酸楚、孤寂、缱绻、留恋.但还是要分离,又开始漫漫的望眼欲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画龙点睛之笔,把整阙词的主旨格调拔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于婉约情思中现豪迈气骨.正是这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心心相印,天长地久.这样的爱情才是人间至情、至爱,更为感天动地.这种独具丰采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意境,给读者以旷达高亢的心灵启迪和回味绵长的情感回荡.因此这句爱情名言,流传千古,呈现出历史弥新的艺术魅力.通观《鹊桥仙》,不仅是代表秦观艺术风格的名作,更是爱情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字眼传神,立意不凡,虚实相间,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真可谓一曲脍炙人口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