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诗词( 九 )


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 , 花叶离披 , 备天然之妙 。
仇英(1498—1552年)字实父 , 号十洲 。
太仓(今属江苏)人 , 明代杰出画家 。
长期住苏州 。
初为漆工 , 后改学画 , 师周臣 。
以卖画为生 , 精于摹古 , 不拘一家一派 。
粉图黄纸 , 落笔乱真 。
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 , 皆秀雅鲜丽 。
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 , 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 。
尤擅长人物画 , 创历史风俗的新格 。
画风流丽纤巧 , 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 。
画山水 , 喜设大青绿色 , 用笔萧疏 , 意境简远 , 工巧入神 。
他临摹的古画很多 , 对赵伯驹、赵松雪画用功颇深 。
张宏(1577—1652年)字君度 , 号鹤涧 ,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明代杰出画家 。
善画山水 , 重视写生 , 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
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 , 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 , 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
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 , 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 , 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
赏析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富春山居图鉴赏一、背景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的作品 , 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 ,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 , 山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 , 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 用墨秀润淡雅 , 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 , 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 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
此画作非一气呵成 , 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 , 他会随身带着依兴致添加笔墨 , 反复画了好几年 , 使其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
明朝末年 , 《富春山居图》原为董其昌收藏 , 后几经辗转流离 , 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 。
吴洪裕对其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 , 是其侄子火中取画 , 才救下了这幅绝世佳品 。
但画卷从此成残卷 , 焚成两截 。
前段较小 , 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 , 定名为“剩山图” , 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 , 现通称为“无用师卷” , 后被清廷收藏 。
1933年 , 为避日军战火浩劫 , “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 , 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等多地 , 最终被运至台湾 ,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 , 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 , 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
二、艺术价值首先 , 中国绘画史上有两大高峰 , 一个是宋代 , 一个是元代 。
元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成熟期 , 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传统人文画对后代明清山水画主流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 , 元代黄公望本身成就很大 , 《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经典的代表画作 , 同时其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 , 后世有艺术家将此画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 , 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 还是历史珍稀程度 , 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外 , 这件作品引起许多人关注 , 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场景 , 有让人产生一种可居可游的感觉 。
其次 , 在历史价值方面 , 《富春山居图》是填补古代历史空白的极好史料 。
元朝重武轻文文人不受重视 , 隐居南方 , 黄公望是其中之一人 , 他经常与倪云林、王叔明、吴仲圭、曹知白等大文人相聚 , 合作山水画 , 所以《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其实是元朝社会士人文化群体、爱好艺术时代精神、名士缙绅个人风格等历史背景的综合反映 。
最后 , 在艺术价值上 , 通过《富春山居图》可以看到元代蒙古文化对中原文化尤其是南方文化影响不大 , 南方士人如黄公望仍继承著宋代传统本位文化 , 诗、文、书、画创作仍然是他们的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