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花花的诗词( 六 )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
(贾至《春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王维《田园》)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
(明·王冕《题墨梅图》) 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 。
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
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
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
成连入海移人情,...
四个带花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 。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
唐伯虎《花月诗》3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司寺送林子方》4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5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我比较早哦 。


给些鼓励 。
呵呵
有关花的诗词【年代】:唐【作者】:元稹——《菊花》【内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作者】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
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
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 。
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 。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
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
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