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生活的关系( 六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
”阿母大悲摧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