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煜字古诗词( 四 )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 。
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
“寒蝉鸣我侧”.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含有“冬”字的古诗有哪些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
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
知已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
岑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