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桃花诗词博客( 六 )


墙内是家 , 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 , 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 , 作者留下了空白 。
不过 , 在这无语之中 , 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 , 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 , 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
总之 , 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 , 四周显得静悄悄 。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 , 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 , 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 , 心中无可奈何 , 故十分烦恼 。

【蝶恋花桃花诗词博客】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 , 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 , 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 , 绝不仅限于爱情 。
作者饱经沧桑 , 有惜春迟暮之情 , 有感怀身世之情 , 有思乡之情 , 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 , 有报国之情 , 等等 , 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 , 既没有伤春感时 , 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 , 真可以说是“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 , 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 , 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 , 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 , 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 , 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 , 让读者去回味 , 去想象 。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 , 情景交融 , 哀婉动人 。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 , 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 , 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 , 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 , “极有理趣” 。
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 , 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
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 。
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 , 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 , 而更是人们的“心墙” 。
作者一生虽历经坎坷 , 仍“多情”地追求理想 , 执着人生 , 可是却被“无情”所恼 。
...
关于花的词语及诗句描写桃花的诗句 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洛阳城东桃李花 , 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 , 飞来飞去落谁家 。
幽闺女儿惜颜色 , 坐见落花长叹息 。
” 南陌青楼十二重 , 春风桃李为谁容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 , 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 , 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 , 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
” 桃花一簇开无主 , 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 , 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 , 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 , 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 , 栀子红椒艳复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 , 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 , 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 , 桃花乱落如红雨 。
” 城边流水桃花过 , 帘外春风杜若香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 , 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 , 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 , 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 , 李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