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失落的古诗词( 三 )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
5、菩萨蛮 【唐·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拓展资料失落:汉语词汇,拼音是shī luò,指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了,但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程度,产生的一种沮丧、灰心的心情 。
语出《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追会一切公事合用元行文卷,回申多有推称更换人吏,失落不存 。
”...
失落后重生古诗失落后重生古诗有: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原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至今被人引用 。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
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
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 。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
“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 。
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 。
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 。
王质非常奇怪 。
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 。
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
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 。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