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语言的特性( 二 )


10.沉郁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
忧愁是杜甫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
11.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
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 。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
12.俊爽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
代表诗人是杜牧 。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扁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洪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
13.冲淡冲淡,级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
14.旷达旷达,即疏狂不羁,通俗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
展开
宋词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言短意长,其语言具有朦陇美、含蓄美和凝炼美,而中国古典诗词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体现在语言的“活”方面 。
宋词通论○宋词○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
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 。
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 。
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 。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 。
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 。
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
”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 。
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 。
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 。
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
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
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 。
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 。
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
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 。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 。
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
”《四库总目提要》卷198也说,词应“以清切婉丽为宗”,苏辛一派词“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 。
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
”他们虽然承认苏辛词“工”,但又囿于传统成见,把它视为“非本色”、“别格”,对苏辛词派的革新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 。
但解放以来有的论者又把两派说成“主流”、“逆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