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长种型,蛋黄果种植技术与管理( 二 )


不同生长年龄的蛋黄果树,修剪方法也不同 。在幼树期的整形修剪可以提高蛋黄果树的结果时间,在幼树生长中主要是培养树体结构,在幼树丰产期,要按照少疏多留为原则,当幼树出现花芽分化的情况时,要及时的去除花芽,避免花芽生长会抢夺蛋黄果树的营养 。成年蛋黄果树要在采收之后进行一次修剪 , 更换结果母枝,提高蛋黄果树的坐果率,为了保证果园的通透性更好 , 还要剪去老枝枯枝和病枝旺枝等枝条 。
蛋黄果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进入开花期,在开花期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新梢的生长,花蕾数和长势等合理的控制开花数 , 如果果树的长势强 , 我们要以控花为主,把内膛中多余,过密以及长势弱的花枝剪掉 , 保证在开花时营养集中 。当果树结出幼果后,要对果树及时的喷施保果剂,加快幼果的生长,提高果树的抗病性,防止果树发生病害,或者出现落果现象 。果实数量不适合太多,果实数量要在树体的承受范围内 , 及时的把果树上的病果,弱国等小果摘除 , 保证蛋黄果的质量和产量 。

蛋黄果长种型,蛋黄果种植技术与管理

文章插图
3、为何称为蛋黄果(蛋果、狮头果、桃榄)?学名 Lucuma nervosa A.DC.
英名 Canistal
山榄科(Sapotaceae)果榄属(Lucuma)植物 。原产古巴和南美洲热带,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有零星栽培 。
常绿小乔木,高约6m,树冠半圆形或圆锥形;主干、主枝灰褐色,树皮纵裂,嫩枝被褐色短柔毛 。叶互生,螺旋状排列,厚纸质 , 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6~35cm,宽约6~7cm;叶缘微浅波状 ,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叶面微突起,在叶背则突起明显 。花聚生于枝顶的叶腋,每叶腋有花1~2朵;花细小 , 长约1cm;雄蕊多数,部分退化;雌蕊的花柱短,柱头不明显,子房圆锥形,5室 。肉质浆果 , 形状变化大,多球形、桃形、长卵形或纺锤形,蒂部稍凹陷,果顶有乳头状突起,常偏向一侧 。未熟果青绿色有乳汁,熟果黄色(图4-23,彩图64) 。食用部分为中果皮,肉厚、质疏松 , 粉质,橙黄色似蛋黄,汁少贮放2~5d软化后可食 。内有种子2~4枚,种皮坚硬、褐色、具光泽 。一年中同一植株常花蕾、花、小果、熟果同时并存,其中7月和11月熟果多;11月以后虽有花果,但易落,小果期遇低温果实变硬,不能成熟,品质变劣 。但台湾多5~6月开花,花期长,12月开始成熟 。常实生繁殖 。常见的有三种果实类型:桃果形及纺锤形 , 果较?。ス?00~150g,果顶乳突常歪向一边,产量较高,裂果少 , 种子也少;圆果型,果形正而大,一般150g左右 , 产量低,含种子2粒以上 。台湾省的长果型种果大产量高,仅一粒种子,品质优良 。植株粗生易长 , 病虫害少,偶有少量介壳虫危害 , 花果也间有煤烟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