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时间测量工具( 二 )


月晷
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 。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 。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 。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 。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
刻漏
又叫做“漏壶” 。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 。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 , 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
五轮沙漏
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沙漏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 , 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分钟 。
水运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 。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 , 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
《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 。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 。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 , 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 。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 , 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 , 还能表现日升月落 , 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 。所以 , 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 , 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