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四 )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端午节食粽、纪念屈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屈原的故事活跃在每一个中秋节 。实质上 , 这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
三、光宗耀祖
端午节吃粽子是每个地方的习俗,各种各样的粽子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五花肉粽、黄米蜜枣粽、红糖豆沙粽、经典鲜肉棕、栗子鲜肉粽、细沙枣泥粽等等 。而且因为“粽”和“宗”音近,吃粽子又被赋予了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的美好寓意 。粽子种类多样,赋予了人丁兴旺 。
所以到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款式多样,也是因为粽子图个好彩头多子多福 。
四、求子
古时候,母亲送出嫁的女儿、婆婆送新婚的礼物,都会赠送九子粽 。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习俗传闻,吃了粽子就更容易“中子”和“众子”,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寓意 。而且古代看重子嗣后代,古人对于此事尤为看重 , 所以送粽子图好彩头
最后:端午节发展到今天 , 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除瘟疫,求吉祥、纪念屈原、光宗耀祖和“求子”,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节日 。在这些美好寓意的基础之上,更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比如赛龙舟、挂艾蒲、洒雄黄酒等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端午节或许会被赋予更多美好的含义,会有更加新颖的庆祝方式出现 。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 , 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 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 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 , 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 , 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 , 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 , 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 , 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到了唐代 , 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