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六 )


进取精神 。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 。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 。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 , 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 。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 。
独立精神 。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
在原始时代,以龙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成员无疑都以龙作为标志和象征,在身上或衣服上绘龙 。如古代哀牢夷以龙为图腾,帮"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古越人亦断发文身,以像龙子 。龙为帝王垄断之前,所有崇龙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龙的图像,没有任何限制 。龙成为帝王和王权的象征之后,尽管龙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龙形象的使用却逐步受到限制 。特别是在宋元之后,龙纹为帝王所独占,成为个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滥用龙纹,不准穿有龙纹的服饰,龙袍,龙衮只帝王一人能穿 。因为在统治者看来,皇帝即龙,龙即皇帝,兴有帝王可能使用龙纹 。限制龙纹的使用,目的是维护帝王和龙的神圣性 。在统治者看来,如果谁都可以像帝王一样可以穿龙袍,那么就没有神圣和凡俗之别 , 那就难以树立帝王的绝对权威,王权也就难以巩固 。据现有资料 , 最早穿龙袍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 。不过,龙衮可能性不是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员也可穿 。宋代以后,限制使用龙纹更为严格,规定越来越多 。到了元代 , 对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文规定龙纹的使用范围 。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仍将犯人痛行治罪 。"仁宗是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许龙凤文" 。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龙凤纹,帐幕"不得使用赭黄龙凤文",车舆亦"不得用龙凤纹" 。明代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更为严格 。明代初期的皇帝衮服,饰十二章,其中以龙纹为最重要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 明文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清代皇帝服饰的龙纹亦有定制 。据《清史稿 。舆服志二》记载:皇帝"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白 。披领及袖皆石青,缘用片金 , 冬加海龙 。"总之,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 , 帝王都是"真龙天子",帝王的子孙被认为是"龙子龙孙",帝王的后代被称为"龙种" 。龙,尤其是黄龙,是帝王的象征 , 皇帝即龙,龙即皇帝,两者不可分离,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 。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是有龙的标记 。皇帝本身及有关的一切都与龙拉上了关系 。由上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王权的取得和巩固与龙有密切的关系 。古代帝王借助龙的威力,利用人们对龙虔诚崇拜的心理,编造种种谎言,充自己说成是"真成天子",与传说中的具有无穷威力的龙无异 。实际上 , 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习俗 , 它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等很多方面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影响到与中国地缘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特别是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流动,龙的概念和美学意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年是人类进入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恰是中国农历龙年,所以有关龙的话题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