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乐名芒三归川有哪些功效与作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21)


甘味药物的主要作用
作用1、甘温补气
此法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导致的各种病症,临床往往出现四肢倦怠,院腹胀满 , 食后纳呆,大便溏泄,少气懒言 , 面色萎黄,身体消瘦,或脘腹重坠 , 便意频数,或久泻脱肛,或子宫下垂,或长期低热等症 。遇此即用甘温之品 , 健脾益气 , 补脾胃之不足 。常用药如炙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甘草等 。方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脾胃乃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故益气可生血摄血,益气亦可生精 , 益气还可扶正以去邪,甘温补气之法,化裁活用,用药中的,是治疗慢性疾病的王道之法 。
作用2、甘寒养阴
用于脾气不亏,胃阴不足之证,清代叶天士提出,“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强调脾胃分治,重视滋养胃阴,在用药模式上以清养、滋养为主 。他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躁土,得阴自安” 。甘寒之品常常治疗口干舌燥,胃脘嘈杂,不思饮食 , 口渴心烦,大便干结,口舌溃裂,干呕呃逆,胃中灼热而痛 , 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或干瘪无力,舌质红,苔少 , 或舌心无苔或绛舌 , 脉细数或弦数等各类消化系统疾病 。仿叶天士甘寒(甘凉)滋润之法,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生地、玉竹、莲子肉等,常用方如益胃汤、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等 。
作用3、辛甘化阳
适用于治疗脾阳虚而内有阴邪之证 。本证常由脾胃气虚而水液运行失常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伤害脾阳所致 。因阳虚而生寒,故又称脾胃虚寒证 。此法治疗脘腹冷痛而喜温喜按,纳食减少而腹胀怕冷,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兼有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胃脘有振水音,或白带清稀而多 , 舌质淡嫩,苔白滑 , 脉沉细或迟弱等各类病证 , 治宜辛甘化阳,温运中阳,常用药如桂枝、干姜、白术、甘草、大枣等,方如苓桂术甘汤、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理中汤等 。
作用4、酸甘化阴
适用于胃阴不足而致的脘腹疼痛症 。从五味所入而言,酸入肝,酸味药与甘味药合用,又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脾胃病,可以养阴益胃 。现代药理研究酸味药有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 。此法用于中焦营阴虚弱的胃脘疼痛,肝胃阴虚的消渴,四肢拘急疼痛等病证 。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木瓜、甘草、怡糖、大枣等,临床常以仲景的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 。
作用5、甘缓和营
适用于中焦营阴失和,阴阳两虚之证 。本证常由于病久不愈,阴阳失和而导致中焦阳气不足而阴无以化,营阴不足而阳无以运 。症见脘腹疼痛隐隐,痛有规律,或夜半而痛,或空腹饥饿而痛,时常畏冷,舌质淡嫩 , 苔白或白腻,脉细或濡弱 。此法实际是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的合法以图阴阳并补 , 调理脾胃,缓急止痛 。叶天士治疗此类病人,用甘缓之法,建中汤类调治,临床运用 , 实有良效 , 如《临证指南医案》说:“痛而纳食稍安 , 病在脾络,因饥饿而得,当养中焦之营,甘以缓之,是其治法,归建中汤” 。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寒性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运用此法效果肯定,常用黄芪、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高良姜、香附子 , 临证化裁,屡试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