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阅读答案如何写?( 二 )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 。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 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
第四部分(第
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
4、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
5、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发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1)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表达个人见解,并拟动身言要点 。
(2)抓住女娲是母亲这个形象,联系学生实际,激起他们对亲情的关注,对母爱的珍视 。
教师导引:女娲用泥捏“人”也会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抚慰”,你能想像你的母亲在十月怀胎之后把你生下来的那种感受吗?请说说关于你和妈妈的故事 。
教师小结:不论是神话中的女娲,还是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妈妈,都是可爱、可亲、可敬的 。母亲发明了人类,含辛茹苦地抚育了我们,作为儿女,我们也要细心地关爱妈妈,报答妈妈 。
(3)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4)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示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示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 。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