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洗脚怎么写?(11)


刘栋材有点后悔没有给父亲洗脚 。
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借钱读书 。他现在读大学完全靠贷款支撑,第一学期贷了五 千多元 。平时父亲不让他往家里打电话,怕花钱,但父亲上学期突然来了一趟学 校,走时留下一句话: “你的成绩单是对我最好的孝敬 。”
来自湖北房县的席炎炎给当农民的父亲洗了脚 。三五分钟草草洗完之后,父亲说 “谢谢”。“谢谢” ,是这对父子间绝少使用的词 。
“当时我流泪了,觉得很久没有和他那么亲近了 。”席炎炎说, “我爸学历低,人 也比较严肃, 我和他说不到一块儿 。我尽量避免回家, 放假我总是最晚离开学校, 又最早回来 。今年我年初五就回校了 。”
席炎炎十多岁丧母, 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 “觉得家里容不下我” , 无论什么事, 高兴的还是烦恼的,第一个想告诉的决不会是父亲, “我和我爸没有共同语言”。
尽管席炎炎说今年“五一”和暑假都不打算回家,但他其实还是很想爸爸的,也 知道爸爸很想他 。“上中学回家时,我爸总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但两个人总也 热闹不起来,实在不行我就用当时的国内外大事来打破僵局,但他对这个也不太 感兴趣,他和我说农村的事,我也没兴趣 。”教育似乎彻底改变了这对父子的关 系 。
席炎炎说家里常年只有父亲一个人,很孤单,但他还是不想改变和父亲的关系, 因为两人都习惯了 。
“如果顾老师让我们再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还会给他洗;但要是不布置,我不会主动去洗 。”席炎炎说 。
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和父母亲亲近很多 。不少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他们和父母无话不谈 。如果觉得有些事父母会不同意,他们一般采取的策略是软磨硬泡、慢慢同化或者 干脆不说 。
城里的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文化背 景 。已快 20 岁的这些大学生们,不少人在家里还和父母撒娇 。一位同学说他不
好好吃饭,都上高一了,妈妈还常常把饭端到他跟前, “就差亲自喂了”。一位家 住武汉的男生,到现在还让妈妈钻进被窝帮他挠痒痒 。一位来自贵州的女同学说 她出门上学父母像丢了魂似的,每天不知道做什么好 。
而农村家庭的学生更多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显得懂事成熟 。他们大多数从初中
开始就在县中学寄宿,很多人七八年没怎么和父母接触, 对父母 “敬” 更多于 “亲”。
“洗脚”与人格教育空档
辅导员顾馨江洗脚的想法来自一则广告:一位母亲每晚给老人洗脚,感染了自己的 孩子 。当然,受感染的还有顾馨江 。2001 年的一个晚上,他坚持给父母洗了脚,那 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 。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突然回家,发现父母的餐桌上只有一碟小萝卡、一碟小 白菜 。他突然体会到父母供他上大学的不易,心中有一种愧疚,也有一种责任感 。那次洗脚是一次报答,但他也从中找到了一种“成人”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