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于我而言 - 读三国有感怎么写?( 二 )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听三国,品味作者的细腻文笔 。当听到描写英雄外貌的句子时,我都会回过头去,再品味一遍: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乃关云长;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非吕布莫属……一句句简单而有内涵的话将这些人物描得栩栩如生,每每读得如此句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去想象人物的样子,都会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文字功底,书中大概如此描写了3000个人物,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
“原黎喺道听古仔啊 。”原来听书在母亲那个年代早已兴起,只是叫法不同,而且在今天换了一种展现方式 。母亲跟我说,她们小时候穷,没钱买书看,只能成天跑到街尾的那个文化人那里哀求着他,让他讲书,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之类的,她早已烂熟于心中 。
听三国,鼓舞一代人 。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听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乐趣,或者蹲在凉茶铺前喝着凉茶,听着收音机,或者跑到公园的讲古坛里细细倾听;每到高潮部分,总会有人拍案叫绝,每当结束,总是有人流连忘返,每每讲起书中事,总有一两个孩子拍着胸脯,说决心要成为那个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多少年少之人曾模仿三国演义,曾渴望成为刘关张之类的人,灭尽世上不仁之人;在那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多少人羡慕桃园结义,羡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国这本经典,鼓励人们反抗一切不义之事,教会人们谦虚,影响人们的为人处世,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拥有仁义之心,珍爱兄弟情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听三国,摘好句 。一贯有摘抄习惯的我,对于三国演义,也不例外 。通过三国演义,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告诫了我,不能成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或许能成就一篇好文章;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将是我的座右铭;还有感叹岁月流逝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折纸一翻,时代翩跹而过 。英雄人英雄事早已灰飞烟灭,庆幸留有一书,集英雄事迹为一体,如今闻名全世,实属瑰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其名曰:三国演义 。

三国于我而言 - 读三国有感怎么写?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远千里万里去找故主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