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二 )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 , 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 。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 , 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 , 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寻找美点 ,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
当然 , 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 , 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 , 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 , 关注生活 , 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 ,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 , 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 , 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 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 , 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 , 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 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 , 珍爱生命 。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 , 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 , 有一定难度 。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 , 珍爱生命 , 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
五、教法、学法(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篇2:课文教案《散步》>【作者】
【课文】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 , 我的母亲 , 我的妻子和儿子 。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 , 身体不好 , 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 , 正因为如此 , 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 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3.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 太迟了 ,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有的浓 ,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6.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 小路有意思 。不过 , 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 ,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 在外面 , 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 分成两路 , 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 ,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 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 两行整齐的桑树 ,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 , 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