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读后感如何写?( 五 )


鲁迅的故乡,有他小时候的天真浪漫,也有他重新来到这里的彷徨 。他虽然没有像托尔斯泰、雨果等作家那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到一本长篇小说之中去,去小说之中揭露与呐喊,却在这样较零散的思想里,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
鲁迅的文章,有如萧条的早春,它盼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周围万籁俱寂 。于是,他的文章就是先知的声音,先知的呐喊 。鲁迅大胆揭露这社会的现实,揭露人性的腐败和阴暗,但他心里却祝福着这个社会的儿童,大声地为新时代呐喊着“救救孩子”,且祝福着未来的孩子之间连接着的新的友谊 。

鲁迅《故乡》读后感如何写?


最近,在工作之余翻看鲁迅散文集,认真研读了其名篇《故乡》一文 。读罢,我内心在感到温馨的同时,也对人生的奋斗之路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鲁迅先生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至理名言,依然让人深思和遐想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今天,我所理解的“路”,可能要比鲁迅《故乡》一文中的“路”更复杂些 。
路,地上的确本没有路,只是靠人们脚下踏破坎坷与艰险才得以探索出来的 。在我看来,路,是一种目标达到的标志,任何有路的地方,它的前方总有一个目标设在哪里 。其实,路是与人们的欲望和追求联在一起的 。
路,是意欲的延伸,是实现愿望的扩展,它存在人们的思想中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方圆,路的设置与修筑都是人们在头脑中,经过欲望与目标、认知与现实互动才得以形成的 。路,是有用的,它的作用就是承载人们学会行走和实现通达的目标 。
路,一直在考验着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学会用脚走路的时候,其实心路就开始漫漫延伸 。尤其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我们可能还要去学会走不同的路 。路程的长短,曲折或平坦等,都与各自的人生境遇有关 。这也提示着我们,要敢于分析和正视自己所选择的路,包括我们的欲求和情态 。
不是每一个人的路都走得那么顺利 。可能会风雨飘零、泥泞不堪,甚或跌落悬崖,横栽险壑 。但只有树立行走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才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这条路,是别人难以尝试和开拓的 。而且当别人行走在你用身躯和血泪夯筑的路上,都会钦羡你的脚印和路上的基石 。这正是路的作用 。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着别人走出了一条路,大家才学着一起走他一样的路 。即使走得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最终走出来的路却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选择的路与是个人的诉求、经历、气度、情状相关的 。我们所走的路,兼备了共性和个性特征 。共性的路,只是存在我们的内心,大家共同要探寻的,就像我们在学习之路上都要去实现成才,但真正成才的目标,在于我们每个人行走在脚下的路 。这是个性的体现,别人也踏不上你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