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如何写?( 二 )
二、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 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教材 , 紧扣教学内容 , 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 , 且分布广泛 , 需要教师共同去挖掘 , 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
1、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 , 能激发学生思维 ,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与他人交流 , 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等形式 , 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部分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 , 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 , 它的面积有多大?在教学的过程中 , 我首先让学生读题 , 然后学生独立思考 , 接着组织讨论、交流 , 。在交流中 , 生1:长3分米 , 宽1分米 , 面积:3×1=3(平方分米) 。生2:不对 , 长方形的周长不是4分米 。我根据学生的错误引导提问: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计算呢?生3: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 , 4×4=16(分米) 。我对他给予肯定 , 并再次引导 ,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4:2×8=16(平方分米)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 我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 并出示了(+)×2 , 生4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最后 , 终于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是:5×3=15, 6×2=12, 7×1=7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 , 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 ,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2、在算法多样化中创新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 , 学生可能不用成人通用的方法 , 而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 , 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 。作为成人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 去思考学生的各种解答的方法 , 注意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其实 , 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 , 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 也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同时 , 所有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 。这种与别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 是培养创新精神有效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为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内容 , 比如 , 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内容中的“买铅笔”活动 , 教材创设了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15枝铅笔 , 卖出9枝 , 还剩多少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 教材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 , 而是呈现了四种思考的策略:一根一根地数;把5分成10和5 , 10-9=1 , 1+5=6;把9分成5和4 , 15-5=10 , 10-4=6;9+6=15 , 15-9=6 。这样 , 学生在不同的思考策略中培养创新能力 。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会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 ?五一|2022年五一上海限行吗
- 再好的关系,在金钱面前,也会瞬间崩塌
- 女朋友|女朋友从来没给我买过东西一直是我在买
- 三金|结婚三金在大城市买还是老家买
- 爱情|男生把车给女生开意味着什么
- 结婚|结婚三金买完后放在男方家吗
- 女朋友|女朋友花钱很大方怕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