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日子作文格式怎么样?( 二 )


我是一只为梦想而生的蜗牛,我要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是一个为梦想而生的少年,我要战胜挫折,用辛勤和汗水谱写绚丽的青春之歌!

青春的日子作文格式怎么样?


青春作伴的日子
6月14日晚九点半,看到河南青年报总编辑朱晓健先生一个多小时前发来的短信,细读,是一篇短文,内容如下:
《特殊的日子》
6月14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球迷们从凌晨开始享受世界杯足球赛3场进11球的盛宴;而在另一部分人心中,这一天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
1949年6月14日,“河南青年”专版在刚刚创刊的《河南日报》上面世;三期后《河南青年》周刊正式出版 。这就是今天的《河南青年报》和《时代青年》杂志的前身 。时至今日,河南青年报刊度过了整整65个春秋 。
今天,适逢星期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没有人可以聊聊半个多世纪以来青年报刊走过的辉煌荣光又崎岖不平的路 。有的只是无尽的怀想和回忆 。
无论是现在青年报刊岗位工作的年轻人,还是已走出共青团宣传岗位的已不再年轻的中老年人,还有多少人铭记这个日子,为她唏嘘感慨?
辉煌已属过去,光荣也渐行渐远,只是梦想还没有完全泯灭 。未来的路在何方,值得所有人深思!
今年是《河南青年报》和《时代青年》杂志创刊65周年,我是知道的;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确乎忘记了 。晓健的短信,言辞之间,情深意切,也有掩不住的落寞伤感 。读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忆 。
1985年6月底,我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团省委刚刚复刊的《青年导报》(前身为《河南青年报》)工作,正好赶上参与即将于7月5日出版的第一期报纸的采编 。晓健兄1984年大学毕业后在时代青年杂志社工作,筹办《青年导报》时,和范文章、伍海光两位老师一起从杂志社来到新的岗位 。这样我们就成了同事 。晓健是个善良乐观的人,喜欢唱歌,每次去食堂吃饭,都一边用筷子敲碗一边唱“没有切菜的刀,没有醉人的酒”;爱踢足球,更喜欢看球,闲暇时常和编辑部同事高谈阔论,赛事,球星,如数家珍 。我也喜欢足球,部分原因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那时我们刚刚20岁出头,眼睛明亮,面色红润,心思单纯,对工作充满热情 。事实上,这种热情一样伴随着河南青年报刊的同仁们,尽管在发展的历程中难免风霜雨雪,但这只热情的火把一直照亮着我们的前程,让我们葆有一颗年轻的心 。
《河南青年报》和《时代青年》(前身为《河南青年》)杂志,一开始就是河南共青团这棵大树上的一花两叶,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同见证了河南共青团蓬勃发展的光荣历程,记录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进步的奋斗足迹,为河南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青年》1979年6月复刊 。现任社长李秋海先生复刊伊始就到杂志社工作,至今已整整35年 。10年前当他接任全面负责的重任时,正值全国青年报刊处于转型初期焦虑不安的时期 。他带领杂志社同仁以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干劲,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了《时代青年》新的辉煌 。近几年,在传统媒体日益萎缩的形势下,《时代青年》逆势上扬,2013年上半年由旬刊发展为周刊,期发量稳步攀升 。2010年年初,我由河南青年报调到时代青年杂志社,秋海社长给我介绍杂志社情况时,推心置腹地说,爱萍,你来的时候正好,我们现在压力不大,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展 。在团省委领导及有关方面的关怀、支持下,社长下定决心,同志们共同努力,我们很快集中全力解决了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为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