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读后有感怎么写?( 八 )



《三字经》的读后有感怎么写?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 。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的意思是:人刚生下来都很善良,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会使习性的差距变大,如果对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不再善良了 。母亲就曾经给我讲过与这个有关的故事 。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可爱,母亲总喜欢把他抱到邻居家去玩 。有一次,他无意中把邻居家的一根绣花针带回了自家 。母亲知道了后了,说: “孩子,你真聪明,还知道把这个拿回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 。于是,他渐渐的就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小偷,一次犯了大案被抓了,将要被处死 。在执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泪流满面地跑过来,小偷说要亲一下母亲,母亲同意了 。小偷凑了上去,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她不孝,他说到:“母亲,当我第一次拿别人家里绣花针的时候,你要是能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 。母亲,我恨你!”
我们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家长和老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这就是三字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要谨记啊!

《三字经》的读后有感怎么写?


今年上五年级的我,读过很多书,有《父与子》这样幽默好玩的;也有《冒险小虎队》这样推理,让人思考的;更有启迪人生,让我懂得做人道理的,今天我写的就是让我懂得做人道理的“千古第一奇书”——《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做,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明末清初 。它包含了广博的内容,即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 。它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书 。全书一共380句,结构严谨,文字简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读完《三字经》,真的能够感觉它开启了人们的智慧,能够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的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 。所以《三字经》是千古第一奇书”非常恰当 。
《三字经》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有教人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也有劝人学习的 。我最喜欢的是“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司,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它的意思是,狗能为人们守夜,鸡能为人们报晓,而人生在世,倘若不努力学习,混混噩噩,对社会无用,连鸡狗都不如了,能称的上是人吗?蚕吐丝为人们织成绢帛,蜜蜂给人们酿蜜,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不为社会做贡献,那就连动物都不如了 。这几句话用简单的词语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 。不要游手好闲,贪图享受,因为这样的人连物都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