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棉花和棉纺技术是什么时代才得到推广,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棉花的( 二 )


古代主要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家庭经济,全国的丝麻总产量决不可能有官府的统计数字 。列入官府统计者,只有赋税和财政收支 。汉武帝时,曾一次“均输帛五百万匹” , [10]这正反映了当时丝织品产量之多 。宋英宗时,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蔡襄上奏,说一年内通过和买、徵税等途径,共收入丝麻织品8 , 745,535匹 。[11]宋朝沿用后周之制,规定缴纳官府者,一匹绢幅阔2尺5分,重12两,长42尺 。[12]依1宋尺为31厘米计,约折合113,866,866米 。宋朝官府的布帛主要供军队和官员之用,北宋中期,禁军将士平均每年春冬发放绢6匹,绵12两,[13]6匹绢约折合78米 。南宋有军士每年发放绢4匹和2匹的记录,约折合52米和26米 。因为丝织绢不耐穿,必须每年发放 。北宋人口最多时约有1亿 。按1亿人的衣装、被褥、帐幔等用品估计,还须考虑到部份丝绸出口,人们的衣装盛行宽体,衣料的使用并不经济等情况,将丝麻织品依平均每人每年消费2匹估算,则丝麻织品总产量为26?04亿米 。
但是,光是以纺织品尚不足以包括古代丝麻的总产量,另的丝绵之类,是不能不估计的 。宋神宗时,官府两税收入中有丝绵一项,为5,850,356两,[14]按16两为1斤,1宋斤约合0?6公斤估算,约折合219吨 。若以1亿人口,每人平均每年耗费丝绵4两的保守估计,丝绵年产量亦须1?5万吨 。
棉花古称木绵、吉贝等,最早在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种植 。至元明时代,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 。近年来,著名学者漆侠先生著有《宋代植棉考》,[15]指出宋朝闽广地区广泛种植木绵,吉贝布的生产已不限于海南岛 , 到南宋时,两浙和江南路的植棉已有推广的趋势 。此文对内地植棉业发展始于元代之旧说,有所突破 。本文在此基础上另外补充若干史料 。
早在宋太宗时,据《宋会要》食货37之2,令川陕各州罢织各种精致丝织品上贡,“只织买绫、罗、、绢、布、木绵等”,可知西川已有棉布生产 。北宋末年亡辽后,宋金两国商定每年向金输纳岁币,《三朝北盟会编》卷16《北征纪实》载:“虏人每喜南货 , 故虽木绵亦二万段 。”后宋金对峙时 , 据《宋会要》食货38之41记载,“虔(州)布、木绵”等都是南方对北方的一项重要贸易物资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说,“朝廷见收买木绵、虔布万数不少”,“木绵系福建路出产 , 虔布系江西路出产” 。[16]楼钥《攻愧集》卷112《北行日录》下记载宋使赴金 , “如木绵之类,复载至汴京” 。
《永乐大典》卷5343《三阳志》载广东路连州韩山书院廪田中有“没官木绵田,税钱四贯五百足” 。这是专门的棉田,并且已纳入官府的赋税徵收,折纳税钱 。正如漆侠先生《宋代植棉考》引《元典章》卷24的考证表明,至少在南宋晚期,夏税事实上已开始输纳棉布 。种植不普遍 , 是不可能纳入官府的赋税徵收系统的 。随着木棉布的的推广,自古相传的麻布即布的概念也发生变化,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 , 乃用木绵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