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棉花和棉纺技术是什么时代才得到推广,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棉花的

1、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棉花的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约四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人们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以丝麻为主 , 后一千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当然 , 现代又兴起了人造纤维,则不在本文介绍之列 。
自三代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间,中原大地除栽种粟、麦、稻等粮食作物外 , 主要是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 。白居易《秦中吟?重赋》诗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 。”[1]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垦殖,处处有绿荫蔽野的桑树和柘树,此处景象,今日已不易设想,更无以复原了 。
丝麻不仅作为纺织品的原料,麻可以制作麻绳之类,丝絮是制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 。《重赋》诗描写“官库”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2]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 。李白《子夜吴歌》说:“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3]就是生动地描绘一个女子为征夫赶制冬袍之情景 。古时所谓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杜甫《北征》诗说:“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4]反映在安史之乱时,其家生计艰窘,不得不将旧剩的高贵刺绣丝织物,补衲麻织短褐 。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 , 布裘未办一铢绵 。”[5]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 。”[6]反映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丝绵冬服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布衾多年冷似铁 , 骄儿恶卧踏里裂 。”[7]这是指丝绵为絮的麻布被,因使用多年,“骄儿恶卧”,已丧失保暖作用 。宋徽宗时设居养院,类似今日之养老院,规定八十岁以上老人“夏月支布衣 , 冬月衲衣絮被”,即“布絮衲被” 。有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人咸通“冬月给绵绢衣被 , 夏单绢衫F”,[⑧]作为特殊优待 。
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 , 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 。当时固然有衣不蔽体者,但也有浪费绫罗绸缎,用之如泥沙不惜者 。两者相抵,尚有部份丝绸经海路和陆路出口,驰誉古代并不发达的国际市场 。丝麻自给有馀,这在技术落后的古代绝非易事 。正如司马光所说:“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 , 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 。”[9]我们缅怀灿烂华夏古文明时 , 就绝不应当忘却成千上万史册中无名的农妇们的劳绩,她们也同样是古文明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