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十 )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 。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 。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 。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 。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 。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 。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 。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 。“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 。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 。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 。可怜的小妹妹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最后终于上了车,一个阿姨让了座埋头走了 。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 。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 。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 。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 。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 。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