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五 )


雨一直下,下得泥浆四溢,下得每一把伞下都躲着一幅青面獠牙,下得世界像个动物园,都隔着笼子看悲哀――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一个孩子 。

《童年》读后感


《童年》写于1931年,它向读者们展现了高尔基童年时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记录了高尔基在沙皇统治下的心路历程 。书里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几个角色,尤其是外祖母这一角色,她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面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 。阅读《童年》时,我真切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
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阿廖沙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 。但强壮的阿廖沙,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阿廖沙的家庭一样 。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阿廖沙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阿廖沙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 。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等等 。而现在的我们,更是不愁吃不愁穿 。并且,还可以上学,接受更多的知识 。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 。我们总是奢求更多 。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 。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 。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阿廖沙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