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如何写?(11)


点评:《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子书 。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 2.《亲爱的安德烈》:母子间的成长“进行曲”
作者:龙应台/著
简介: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 。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 。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 。
点评:继承鲁迅传统,以批判国民精神、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愤怒而为世人所知的龙应台,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平和下来 。因为她发现“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为解决自己的无知,她和孩子展开了对话 。母子俩对阶级、艺术等大问题都有深入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近乎平等的相处态度 。这部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
短评 家风在变,亲情不变
“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这是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这封书信记录着他经过惨痛失败得来的体验,因情深意切而在各大网络流传 。同这封书信一样,公开流传至今的家训、家书在起初都是私人化的,只在亲人间流传,为的是
一、让子孙后代少走冤枉路,
二、营造家庭成员间集体的精神信仰 。这就是所谓的“家风”及其意义 。
在过去,“家风”通常和大家族和精英阶层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种高度 。现而今,“家风”不再高高在上 。首先,平民百姓也可通过书写自己的小家史而折射大时代、阐释一种家族精神,南方报业旗下的凯迪网倡导的“百姓家史”计划就颇为成功;其次,传统家训往往是长辈高高在上教训晚辈的姿态,内容也颇为教条;现在则渐变为平等对话的态度 。时代在变家风也在变,唯有那份亲情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