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别称,死 到底有多少种叫法?( 二 )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 , 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 , 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 。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 。父母死后 。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 。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 。“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
到了现代,“死”的讳称更是五花入门,书面上除沿用不;少古人的称谓外,又有了一些新的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 。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坏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 。
“死”还有许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讳称 , 如: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 , 年幼而亡叫“夭折” 。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马列主义者去世叫“去见马克思”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一文中,讳称导师马克思逝世为“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总之 , “死”的讳称相当复杂,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名目也不尽相同 。
逝世
驾崩(对皇帝)

辞世
告别人世
香消玉殒

老了
上天堂
见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了
见马克思去了
含笑九泉
去世
大去
驾薨(太子死了)
牺牲,
归西,翘辫,逝世,去世,上天,挂了 , 含笑九泉 , 走了,驾崩,上天堂,与世长眠 , 香消玉损 。
太多了 ,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死法,每个人叫法也可以不同的,赫赫 。

死亡的别称,死 到底有多少种叫法?

文章插图
2、死亡的别称天子死 崩,也叫「驾崩」或「山陵崩」、宾天;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大夫死:卒;士死:不禄;庶人之死才称死 。(据《礼记·曲礼下》)又,唐制,凡三品以上称薨 , 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至平民称死,或者叫「亡」 。其他:殁、殒、殂、殪等 。民间说法 过世、过去了、过了、去了、走了、即世(文)、返乡、回去、离开、已故、先人、长眠、先走一步、老去、作老人、作古、千古、上西天、苏州卖鸭蛋、移民 。雅称 辞世、与世长辞、辞去人世、百年之后、寿终正寝(男)、寿终内寝(女)、成为故物、呜呼哀哉、已故、作古、大去、仙逝、安眠、安息、往生(佛家语:指到另一个世界生活)、驾鹤西归 。未成年人死 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敬爱的人死了(褒义词) 逝世、去世、长逝、溘然长逝 。憎恨的人死(贬义词) 挂了、领便当去、溘了(方言)、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数尽、完蛋、翘辫子、吹灯拔蜡、嗝儿屁着凉、一命呜呼 。和尚、尼姑死 圆寂、涅槃、坐化 。道士死 羽化、登天、成仙、兵解 。天主教或基督教 息劳归主、魂归天国、荣登天国、主怀安息、蒙主宠召 。中国 *** 称死为 归真 。美人死 香消玉殒、天妒红颜、红颜薄命 。自杀 弃世、自尽、杀身、厌世、触槐(典出春秋时鉏麑不忍从晋灵公之命刺杀赵盾而撞槐树自杀)、自绝于人民,具体有自缢、自裁等 。自然之死 寿终、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正寝、寿终内寝 。非正常死亡 遇难、丧身、蒙难、罹难、暴亡、身亡、殉亡、暴毙、毙命、绝命、骤亡、丧生、非命、亡命、断命、病逝 。在非生活地或非成长地死亡 客死、客死异乡 。光荣的死 牺牲、就义、成仁、战死、殉道、殉国、捐躯、光荣、殉职等 。形象的说法 见马克思、见老祖宗去了、去移民、去苏州卖鸭蛋、吸了最后一口气 。比较婉转的说法 风去楼空、天妒英才、南极星沉、驾返瑶池、音容宛在、师表长存、杀身成仁、等等 。长眠 太平广记·卷九·郑郊:「闻冢中言曰:『何不云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