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如何写?(11)


四、学者的人文情怀
“批评家高度自我实现时,批评一方面表现为科学,一方面表现为艺术 。”刘增杰就把重科学实证和逻辑思维的学者精神和重直觉感悟和形象思维的人文情怀统一了起来 。在他的视野中,文学思潮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 。古都开封的自然人文景观时时给他的文学思潮研究以哲理性的启迪:古城墙时时让他感受到历史的凝重,使他在感觉中追求生活的真谛,在想像中开拓研究对象的深意;坚毅的铁塔使他备感抗战时期文学绝不向侵略者屈服的文化品格,铁塔的单调而蕴含丰富使他联想到解放区文学貌似单调一律之下的丰富多彩,启示他“只有做到宏观把握与具体描绘的统一,文学思潮的研究才有可能接近文学发展的实际,从而窥视一代文学风貌”;龙亭三湖的交错相通,使他以宽容的目光,客观的态度审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挑战、互补、交流、融合甚至消解自身的发展历程;杨家西湖上空变幻莫测的白云使他参悟到近世文学思潮来去匆匆、忽聚忽散、形态多变的状态,意识到用某种单一的视角、价值尺度和方法不可能得到文学思潮变幻的真谛 。以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道理,极大地释放了语言的表现力,使他的思潮研究细密深刻而富有灵气 。我们很难说清这是他在大量实证材料面前艰苦内省反思的结果,还是瞬间的顿悟 。不过,也许只有如此形象性的语言才能展示出非线性的 “由滞而缓,由缓而急,急中有回流,回流中又有新的冲突和流变的节奏变换”的文学思潮发展的真实状貌 。③
思潮研究之外,刘增杰以序跋等形式给我们留下许多典雅优美的散文 。对学科点建设的拳拳之心,对学术长辈的挚爱,对学术后学的督促、提携和关怀,对自然的亲昵,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索丝丝缕缕流注笔端,向我们裸露出他磊落的胸怀 。参考文献: [1]刘增杰.鲁迅与河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2]刘增杰.云起云飞———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透视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3]冷柯.拓展与深化———读《中国解放区文学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3).[4]张先飞.解放区文学研究的“新的添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5]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刘增杰.中国近世文学思潮[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1996.

云如何写?


天上总有云,或层层叠叠,或稀稀薄薄,但故乡的云总是最美丽的 。花白花白的云朵点缀着湛蓝的天空,映称着青山碧水,好似天上人间 。仔细点,用心聆听,那朵朵漂浮不定的白云,正拨动他们的每一根思乡的心弦,仿佛召唤着千千万万的海外中华儿女们 。
还记得吗?曾几何时,百万中国人背井离乡,被骗上贼船 。没忘记吧!他们受尽侮辱和欺凌,经历了种种苦难 。就这样放弃吗?不,正所谓:苦难是一种财富,它比幸福更可贵,苦难是一种财富,而我们正需要这样一笔财富 。他们挣扎着,用双手与智慧、勤劳和敏锐,叙写着异国他乡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这种艰苦创业的不屈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东方巨人的光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