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教学反思( 六 )


二、见缝插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一直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这篇课文有着很多的契机 。比如,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懂些什么?比如教学第二课时,感受菊花的美,说说你还有哪些优美的词语来描述菊花的美?观察书上的六幅图,说说你喜欢那一朵菊花?为什么?等等 。学生的写话能力的培养应融汇在课堂教学的点滴环节中,才能达到汇聚成海的目标 。
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 。学生没有见过如此多彩的菊花,本来想通过多媒体播放,达到更好的效果的,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只能以画代替,效果没有预期的好 。真想每篇课文都能给学生做点课件,努力吧!

看菊花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往事:小朋友们,星期天你们都在干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似乎课堂气氛调动了起来,但离课文内容相去甚远,这样导入稍嫌罗嗦,可直接由秋天的菊花导入 。
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句子十分长,在知道学生朗读时可分句指导学生朗读,做到读通、读顺 。注意“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语气变化,尤其要指导读通长句: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
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请学生当老师,来教其他学生生字的笔画顺序及书写这个生字时的注意点 。“小老师”教生字的形式,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这种气氛是平等的、和谐的,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
在教学第二课时时,引导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精神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迎着寒风”,我让学生上讲台前扮演菊花,老师对他吹气,然后让学生评讲,引出菊花的“不怕冷”,课堂气氛进入一个高潮 。

看菊花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看菊花》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主要是理解词语,读好课文,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实际情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比如在学习菊花的颜色和数量时,我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菊花的色彩之美和数量之多,激发学生的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感受菊花的多,我结合文本中“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设计三幅图片,让学生逐一来数,学生被鲜艳的菊花吸引,越数越兴奋,再读“一片片”时就自然地扬起了声调,在读中表达了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在突破难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的优秀品质”时,我用视频再现了深秋的大自然,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气候特点,把月季花的凋谢与菊花的迎风开放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的展示菊花不怕冷的优秀品质,巧妙地化难为易,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