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起源,咖啡起源于哪里 咖啡起源于什么地方( 四 )


从语言文字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 , 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初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 。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饮料) , 目前尚在搜寻当中 。笔者仔细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书 , 均无收获 。如清乾隆年翟灏所编之《通俗篇》(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点断版),清…咖啡的由来:咖啡据说开始于11世纪初期,在阿拉伯的古文献上便可以看到该项记载.在那之前,阿拉伯地区是将咖啡生豆晒赶干了再煎煮后当胃药喝的,后来得知咖啡也具有提神效果,再加上回教戒律严苛,禁止喝酒,回教徒们便用烘干后煎熬出来的汁液取代酒类成为兴奋性饮料.据说当地人懂得使用烘陪咖啡豆,已是13世纪以后的事.此种相当于咖啡前身的黑色饮料,以回教圣地麦加为中心,经由回教徒传了开来,先由阿拉伯传至埃及,再传至叙利亚.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当时的煮法是先将生豆晒,在烘干,以杵捣碎,加水熬煮后,待残渣沉淀,只饮用上层透明的部分.16世纪初,咖啡向欧洲传播开来.
咖啡传入时间:我国咖啡最早是于1884年引种于台湾的,1908年华侨自马来西亚带回大粒种、中粒种种在海南岛,目前,主要栽培区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 。
从语言文字上看 , 《康熙字典》既无“咖”字,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初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 。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饮料),目前尚在搜寻当中 。笔者仔细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书,均无收获 。如清乾隆年翟灏所编之《通俗篇》(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点断版),清嘉庆年顾张思之《士风录》,清嘉庆年郝懿行之《证俗文》,清道光年高敬亭之《正音撮要》等 。最初Coffee的中译名肯定不统一,例如“嗑肥”等 。①而且还不排除被音译成其他词汇的可能性 。不过 , 今日汉语之正式名称“咖啡”则应化出于日语的“珈i” 。因为如前所论,日本人先接触记下咖啡,先开办咖啡店,且把它写成“珈i” 。从1894年起日本又大举侵华……是故汉语就定其名为“咖啡” 。据我所查所知,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 , 1915年),意思也对:“咖啡,西洋饮料,如我国之茶,英文
Coffee” 。此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辞源》也收入了“咖啡”一词,且解释得又详细又正确 。可见“咖啡”一词在民国时代进入了汉语词汇库并固定下来,广泛使用 。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 千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上采摘和种植咖啡了 。而现代咖啡的发源地应该起源于古阿拉伯 。相传,有一位牧羊小男孩偶然发现羊吃了咖啡豆便不停地蹦跳,出于好奇他也品尝了几颗 , 果然兴奋不已 。后来一位阿拉伯僧侣从中受到启发,调制一种 "咖啡豆肉汤",竟然销路大开,轰动市井 。直到有人将咖啡豆炒熟、粉碎、加水煮沸 , 并加食糖 , 才成为醇香扑鼻的饮料 。1615年 , 世界第一家咖啡馆在地中海威尼斯港口建立了 。从而引导了近现代咖啡文化的潮流 。咖啡从北非和阿拉伯被发现,到中世纪在欧洲的流行,再到近代在北美及欧洲的风靡 。那么,咖啡是什么时候以书面方式进入东方中国这拥有数千年茶文化的国度的呢?成品咖啡何时进入中国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而史书最早有咖啡记载的便是1884年中国首棵咖啡树在台湾的种植了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 , 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 , 应该会是个适合种植咖啡的好地理 。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一百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到台湾种植,从而便成了中国咖啡的“鼻祖”了 。而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 , 是在20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 。现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的厦门等地就有一百多年前引进的咖啡树的种植,也就是所谓的“Chinese coffee”(中国咖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