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五 )


2、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
3、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尝试模仿妈妈的语气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 。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
三、参读,感悟妈妈对儿子的爱
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
1、指导朗读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 。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2、扶放结合
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骄傲、自豪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预设)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预设)(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
3、学法迁移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1)提出疑问: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这环节的设计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
四、研读,理解妈妈的辛苦
(一)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过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
(1)谁来读一读?这个字叫——拎 。什么是“拎”呢?(拎:用手提,把水提起来 。)
(2)角色转换:同学们,站起来 。此刻你就是那三位妈妈,你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你正拎着这桶水走在回家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