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龙应台的《目送》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她写尽了幽微,如烛火冷照山壁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深,尤其是《目送》《母亲节》这两篇文章,读完后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这些话出自《目送》,读来既令人心酸又无奈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逐渐长大了,也慢慢独立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那个向妈妈撒娇,动不动就问为什么的身影已逐渐远去,换来的是独自寻找答案,一个人作出抉择的背影 。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我们承受父母不舍和不放心的目送 。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
在《母亲节》中,龙应台写到“在他们广阔的、全球覆盖的交友网络里,‘母亲’是被他们归入spam(垃圾)或‘资源回收筒’那个类别里去的 。”更有安德烈发了一篇“与母亲的经典对话”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 。看完后,我深深地责备安德烈,怎么可以这样伤母亲的心,但同时,我也反思 。自己有时也对母亲的关心和唠叨产生厌倦,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点讨厌,觉得怎么老是说一样的话,重复又重复 。也会有跟安德烈一样的心理,但事后想一想,这是为我们好啊!
14岁的我读这本书或许还不能真正领悟、体会,但我知道,我总会经历的,随着我一次次的蜕变和成长,我会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和亲人的目送 。

《目送》读后感


在早晨浅浅的阳光里,我看见行道树的影儿散落一地,零零点点碎碎 。太阳一步一步地升起,懒懒的鸟儿也登上枝头,叽叽喳喳啾啾 。树儿披着夕阳的光,像夕阳中的新娘 。繁星点点带来夜的光芒 。等着时间的推移,你看,夜深了 。
一样的时间模式,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年 。无言,稍纵,即逝 。今天的阳光,明天便是不一样的,时间在流转,带着世间的万物悄无声息地做着变化,时间会包装一切 。以至于让我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所以我们被时间迷惑,还是一如既往的挥霍 。悄悄,在弹指间溜走,抓不住他,后悔莫及 。
时间让小生命成长,时间又让大生命老去 。小弟的长大,祖母的老去,让我往下看,仰望年少的生机;让我往上看,瞻仰生命的高度 。最亲爱的人永远是用他们的背影对着她,我的亲人又何尝不是背对着我?我想,母亲有一天或许也会忘记我是谁,也会指着电话机,傻傻地盼望孩子的归来;我想,我也会哼歌轻轻拥她入睡,那么甜美;我也会帮爱美的她化妆,轻轻打扮便把她变做美丽的模样,惊喜地说一声“你多漂亮”;我会环抱她的身躯,在她耍小脾气的时候填颗糖放去她的嘴里 。顺便回想,儿时,我怎样在这伟大的女人怀中徜徉 。会觉得他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惹人疼爱 。